在大学里,你可以过得碌碌无为,也可以过得熠熠生辉,你可以选择平淡无奇,也可以选择不同凡响,重要的不是你身处的环境如何,而是你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活出精彩。苏菡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三学生,现任管理学院15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助,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她用自己的努力向我们证明了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得到很大的回报。

当提到当学助的初衷时,她回想起刚进大学自己的学助对自己产生的积极影响,从此,成为学助的想法便在心里生根发芽。虽然,学助的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事情,但她还是很有耐心的一一完成,并且笑着说道:“在大学时期,做一些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是比较有意义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幸福,即使在泪水中也饱含着欢笑,在与新生相处的过程中,感情慢慢的滋长,那股暖流贯穿了他们生活的点滴,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是累了一天后大家关切的询问,便让她从此铭记在心。认真的付出了就会得到回报,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的经验,老师的谆谆教诲都是她巨大的收获。
一个优秀的人不只体现在一个方面,苏菡菁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是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提及到如何在学习、学助工作与社团活动间取得平衡时,她提出了很多看法,她认为学习是大学应该做的,而社团和学助是自己选择留下来的,所以尽量把社团、学习、学助的工作结合起来解决,效率就会高很多;并且,学助的工作也不会影响社团和学习,因为即使你不加入社团,不当学助,在学习之余,也要做些什么来充实课余生活,而你加入了社团,做了学助,做这些的时间就会少一点,但是时间总是挤出来的。在她看来自己喜欢的和自己必须做的之间并不冲突,反而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作为一名学助,同时也是社保专业的大三学生,她向我们介绍了社保的研究范围和比较宽松的就业形势,并就其就业前景向新生提供了几条就业建议。然后她向我们讲述她对未来的四个期待:第一,不管什么做工作,都可以做一个别人喜欢的人。第二,有时间可以多多出去旅游,多看一下外面的世界,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第三,朋友和亲人可以一直在身边。第四,尽自己所能帮到其他人。
亲切的她最后建议新生们要好好学习多多运动,多认识一些人,保持那种对陌生人的好奇心,最好在这学期多了解一下自己的专业,看和自己的性格是否相符,对未来的规划是否合适,怎么通过这个专业把自己的目标规划进去,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苏菡菁诚挚的寄语让我们感受到她带给我们的温暖,也让我们明白,唯其努力,才有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