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告 > 院内新闻 > 正文

通讯社十年院庆献礼——案例分析大赛
发布时间:2011-12-16浏览次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当前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实践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核心。为了树立广大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思考、学习、研究和应用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开拓案例教学的第二课堂,帮助同学们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管院以敢为人先,独立创新的精神,将精神落到实处,面向全校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活动——案例分析大赛。

大胆创新,在摸索中起航

在戴伟、祁明德、宁少林、于彬 、张婧和团委书记处、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精心筹划下,第一届“知行杯”案例分析大赛终于在2008年4月开始了。同学们结合兴趣、专业和所学课程在经济、管理等领域自行选题,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创作设计出一份份素材真实、资料完整的案例,并完成分析报告和演示PPT。学生们通过案例分析大赛来学习、巩固知识,对现在企业已经出现的问题和有可能将来出现的问题做切实的研究。提高团队成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将来的就业竞争力,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大赛通过报名,初赛,复赛,最后进入决赛,进行公开陈述答辩评审。评审出第一批的优秀队伍。随后为了向在校的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和平台,管理学院在成功举办第一届“知行杯”案例分析大赛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在2009年面向全校推出第二届案例分析大赛。这次是由6支团队对3个公选案例进行分析,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分析角度,这是一场一对一的PK赛 ,其中还有极具考验力的评委答辩环节。每一步都能看出大赛的成长,每一步都是我们智慧的积淀。

集思广益,在成长中改变

简单的流程似乎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影响力的案例分析大赛,唯有更丰富的赛程才能更加吸引更多的学生。第三届,采用了10选4淘汰赛的方式进入决赛,为了缓和紧张的气氛,现场还进行了抽奖活动。这次参加的学院跨度更广,吸引了九个学院和一个学部的参与,其中包括教育学院、国际商学部、法律与行政学院、文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不动产学院、国际传媒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物流学院和特许学院,可见品牌活动的知名度日益提高。而且《为何高薪不高效》《中国房地产走向》;《富士康“十二连跳”的生命拷问》;《金山杀毒与360安全卫士》等案例,我们可以看见,案例更加贴近生活,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更大程度的得到发挥。当然,仍然存在着分析内容缺乏自己的观点,思想不够透彻的缺点,导致所提出建议的可行性不高。正如李经权副教授在点评的时候所说的,案例分析重在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应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此外同学们还需要积极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在分析中成长,在改变中完善

稳步发展,在前进中走向专业

在经历了前几届的实践后,2011年第四届案例分析大赛,渐渐踏出了稳健的步伐,开始向真正意义上的大赛靠拢。赛前,学院做了充分的准备,进行了案例分析的宣讲会。会上万里鹏老师给同学们的提了几点建议,即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尽量选择生活中的案例,多以身边的企业为首选。同时在新的视角和信息的前提下进行,万里鹏老师还通过08届的案例展示,对大赛难度和完整度的进行了界定。随后粟郁老师向同学们普及关于案例分析的知识,即企业面对棘手问题的书面描述的分析评价,提出了管理策略及解决方案。最后还展示了分析报告的一般步骤。宣讲会让同学们对案例分析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与此同时,管理学院还举办了知行杯案例分析大赛第一期培训,并由万里鹏副教授进行主要讲授。万里鹏副教授以《中山地下铁的营销案例》及《中山采蝶轩饼店案例分析》为例,让选手们了解案例分析的基本格式和注意事项。最终,第四届案例分析大赛,在万众期待中开赛了。精彩的分析,灵活的思维,活跃的气氛,同学们又一次有了进步的收获。当然,王副院长也指出,学生通过自我展示和相互对比,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之处,在案例分析中,训练自己的思维以及培养利用所学知识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最终达到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目的。

短短的四届,案例分析大赛从一个无名小活动,发展到具有自主特色的品牌活动;从一个只有简单形式到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的大赛,每一步的变化都是凝聚每一届人的力量与智慧。这不仅是一场能力的考验,更是一场心灵的较量。每一次的准备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中困难虽多,但是在团结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起努力,他们收获了荣誉、知识和最珍贵的友谊。我们都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案例分析大赛会越来越专业,越办越精彩 。

案例分析大赛,你我一起成长。

上一条:通讯社十年院庆献礼——CIS形象设计大赛

下一条:通讯社十年院庆献礼——管院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