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我们留在台湾交换的时间仅剩下两个半月。每个同学似乎都不舍得浪费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每一个体验的机会。
这一周我们的学习体验尤其丰富,在李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听了一场关于金融科技比赛的讲座,这不仅关于金融,也是科技的革命,财管的同学们兴趣也非常大,经过筛选以后,我们的同学开始组建团队,并且开始进行头脑风暴。

在微型创业的课堂上,老师请来台湾KKday的Jim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加听觉的享受,Jim是毕业不久,刚踏入职场的活力男生。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的他给我们讲述他的成长过程以及KKday的发展历程,让我对企业的成长有了新的看法。让我们了解到台湾年轻人的想法,也是文化相互碰所撞喷发出的不一样的火花。

到了投资学的课堂,同学们在课堂上踊跃的上台展示,对比两岸市场的差异,通过介绍与比较发现值得学习与改进的地方,老师的一问一答,更能让我们发现所没有留意到的问题。虽然展示看似简单,但在无形中我们做了预习与复习的工作,对我们的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提升。在财务管理这门课,有个reading的环节,我们珠海的同学也踊跃报名,表现自我。在这边,许多课程采用报告的形式进行作业,同时每一门课程都有期中考,形式不一,老师也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多学习多锻炼。


在台湾,老师更希望我们学会独立思考,所以上课让我们发散思维,给我们角落时间小组讨论。所以这里有很多讨论室,还有管院电脑室等等,都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这周我们小组在图书馆借来一个环境舒适的讨论室,我们学习的效率高,讨论的热情度也非常高。

讲完了在台湾的学习,再讲讲在台湾学习之余的一些见闻。来到台湾两个月的时间里,吸引人的除了美景美食,更吸引的在乎台湾的人。从初到台湾便遇到中山学姐各种热情细心的招待和帮助,到这两个月内走了大大小小的地方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包括校内的老师同学甚至是福利社阿姨和便利店的服务员。我发现台湾人恭谦,温和,有着让人意外的单纯和热情,对我们过来交换的陆生更是照顾。
台湾人都有一个很普遍的口头禅,那就是“谢谢”。在福利社便利店,结账后收银员会双手把你找的零钱递给你,并且会附上微笑和温暖的“谢谢”,而接过零钱后的同学也会点点头同样礼貌的回应一句“谢谢”。这种场景发生在台湾各地,大街小巷。大家都对他人保持着一份尊重和礼貌。虽然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礼貌用语,但这让来到台湾的我充分感受到了台湾这种文明礼貌的和谐氛围。
另外一点就是来到了台湾,最有趣的就是台湾话和我们大陆的用词差别了。如果你想装作这里的本地人,你不仅要说这一口可爱的台湾腔,还有善用萌萌哒的语气词。此外,如果你想交流无障碍,你还得在一些词汇方面下下功夫。
在台湾,天气炎热,即使现在马上就要到十一月份,短袖短裤的我在阳光下依然会汗流浃背,这时候你走进饭堂,发现和外面气温相差无几,“阿姨,为什么还没有开空调啊?”对不起,这是个错误示范,你应该说“阿姨,能不能开一下冷气。”这样你才能享受到你所期待的清凉。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番石榴你不能叫番石榴,你要说“芭乐”;满大街跑的不是摩托车,是“机车”;跨年看的不是烟花,是“烟火”,考试学习的资料拷在U盘里,不对,是“随身碟”。诸如此类的词汇差别还有很多很多,也很有意思。


记录到此,浅浅收笔,珍惜接下来留在台湾的日子,用心去感受台湾人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发现更多台湾的有趣之处。
|